學員好評

老師,你教的方法太慢了!PM型孩子的學習反擊與突迫

新標題

(作者Kevin,改編自真實故事)


為什麼孩子總是「挑戰權威」?

"孩子不是不願意學,而是需要一個讓他們信服的學習系統。"

怎麼每次教功課都要變成「辯論賽」?


小芸,10歲,是個邏輯清晰、效率至上的女孩。做什麼事情她都會問:「為什麼要這樣?有沒有更快的方法?」她的腦袋像一部高速處理器,只要遇上拖沓、沒有邏輯的方式,立刻皺起眉頭,反射性地挑戰。


從小,家人就說她「有點特別」,不像一般女生那樣溫和、乖巧,反而像個男孩子——堅持自己的想法,問題一大堆,總要搞清楚前因後果才肯罷休。


但在學校,這樣的個性卻讓她屢屢被貼上「愛頂嘴」、「不聽話」的標籤。老師希望她「乖乖聽講、照著課本寫」,對於她提出的質疑或不同算法,大多簡單回應一句:「這樣才是標準答案。」於是,學習這件事,漸漸變成一種壓抑。孩子被期待「配合」,而不是「思考」


老師叫她不要插話、不要挑戰。甚至還有人當著媽媽面說:「她這樣不行,哪有女生那麼恰北北的?」

這些話,讓媽媽有些難堪,也開始懷疑:是不是自己的教養出了問題?



這天傍晚,餐桌上的數學作業,再次成為戰場。

「這題為什麼要這樣算?太多步驟了吧!我用自己的方法三步就能解出來!」小芸快語連珠,眼神銳利,像個小工程師。


媽媽一邊收著碗筷,一邊皺眉:「可是老師是這樣教的啊,你就照著課本做嘛,好不好?」


她的語氣仍保持著溫柔,盡量不讓聲音太大,因為書房裡的爸爸正在工作。一旦聽到爭吵聲,他通常會走出來怒吼:「到底在吵什麼?作業有那麼難嗎?哪有小女生每天跟大人吵成這樣?!」


「沒效率的做法我為什麼要用?就算是老師,也不見得是對的吧!」小芸不服輸地反問,語氣一如既往的銳利。


媽媽的心頭一震,這孩子又來了,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。她最怕的就是這種時刻——明明只是想幫她把作業寫完,怎麼又演變成一場針鋒相對的對話?

我明明只是想幫她完成作業,為什麼每次都像是在打口水仗?
我不是不讓她發問,但她講話那種氣勢……說真的,有時我也覺得:女生是不是不該這麼強勢?

她不是怕女兒問問題,而是怕這樣的「對立感」破壞家裡原本的和氣。媽媽總是壓低聲音,希望避免衝突,但小芸的聲音,卻總是急促、堅定,像在捍衛什麼。

這一刻,她忍不住懷疑:「我到底哪裡做錯了!?


到底是小芸太固執、太叛逆?還是……根本不懂她的腦袋到底在想什麼?



測試揭露真相——她不是頂嘴,而是在尋找邏輯


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,媽媽帶小芸去做了 TPD 思路測試,測出她是PM型思路的孩子,所有不懂的部分,終於有了答案。


 ✔ 她需要結構化、系統性的知識架構,否則學習對她來說就像迷路。
✔ 她服從的是「邏輯」,不是「命令」,也不吃「我是為你好」這一套。
✔ 她追求效率,一旦覺得某個方法沒道理,就會直接挑戰。
✔ 她渴望掌控學習的節奏,排斥被動接受或毫無解釋的指令。


媽媽終於明白了:小芸不是叛逆,而是她的腦袋,真的無法接受「沒邏輯」的學習方式。她不是故意頂撞,而是想要被「說服」,想要知道這樣做的背後是不是更有效率、更合理。



原來拒絕背後,是想要掌握的渴望


過去,每當小芸說「我不想寫」,媽媽總是用「先把它完成再說」來應對。但她現在明白,那句「不想」背後,其實隱藏著更深的需求——

「她不是不想學,而是無法忍受學習變成毫無邏輯、無法選擇的被迫接受。」

每次她反抗,其實是因為她找不到那個讓瓜信服的理由,而不是她懶惰、不配合。

過去的做法,在小芸身上完全行不通:


❌ 錯誤的方式:

  • 「老師說這樣就是答案,照著做就好!」
    👉 PM孩子不接受權威,她要的是邏輯。
  • 「先別問那麼多,記起來就對了!」
    👉 PM孩子沒系統的東西記不住,會直接抗拒。


媽媽開始學會放下控制,轉而邀請她一起思考。



 教學的轉變,從「我說」到「你怎麼看?」


💡 1. 讓她「自己建構學習架構」


小芸喜歡整理資訊,媽媽改變策略,讓她:

  • 自己畫邏輯流程圖來整理公式,不再死記。
  • 用表格歸納知識點,變成像寫「企劃書」一樣有條理。
  • 分析「這樣學習效率高嗎?怎樣更快?」讓她感覺自己像個效率總監。


💡 2. 讓她發揮「效率型腦袋」

  • 數學:只要她的解法有邏輯、能驗證,媽媽就讓她自由發揮,偶爾還會跟她一起討論「最快速解法」。
  • 語文:不再強迫背全文,改用關鍵字+關聯圖,讓她找到自己的學習方式。


💡 3. 讓她參與學習規劃

媽媽改變過去「你現在就去寫!」的做法,變成問句:

  • 「這週的作業你想分兩天寫,還是集中一天完成?」
  • 「你要先學數學還是理科?這樣比較好安排時間吧?」


小芸感覺自己有了主導權,學習從「被強迫」變成「自主選擇」,抗拒感自然降低。

「當我給她選擇,她真的變得願意負責。」



那一天,孩子說:「其實老師的方法也有道理耶」


幾週後,媽媽驚喜地發現,小芸開始自己整理學習筆記,甚至會用「效率挑戰賽」來鼓勵自己找出更快的解題方法。

有一天,她突然說:

「媽,我剛剛試了一下老師的方法,其實也有它的邏輯耶。可能只是我之前沒看懂。」

媽媽愣住了,眼眶微濕。

這孩子,終於學會了如何用邏輯與世界對話,而不是硬碰硬地對抗。因為她選擇理解,而不是壓制。

   

    「當我放下想控制的手,她反而伸出了願意學習的心。


不是難教,只是思路不同


    PM孩子不是難搞,他們只是需要一套能說服他們大腦的邏輯系統。


PM型的孩子,有自己的運作系統。只要找到正確的入口,他們的成長速度,會超乎想像。

PM型孩子,天生就是策略型學習者。他們需要的,不是威權,不是標準答案,而是一個說得通的邏輯系統


✅ 給她系統,她才能有信心整理知識。

✅ 給她選擇,她才願意投入學習。
✅ 給她空間,她會給你驚喜成果。


我學到的最大功課,不是如何把她教乖,而是怎麼在她需要的時候,給她理解與信任。


媽媽的學習也才剛開始——學著放下控制,理解思路。從壓力對抗,到共同設計學習

小芸的成長讓她看見:孩子的問題,不是「不聽話」,而是「還沒被聽懂」。



後記

📌教育不是糾正,而是解碼。
PM孩子的邏輯,可能比你以為的更清楚,也更值得信任。

當我們願意放下自己的框架,理解孩子的思路,學習的門,就會自然打開。

「或許,你的孩子,也正在等你——真正地,解碼他。」



相關文章

作者: Kevin 2025 Mar 28
學員好評
See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