菁英銷售
頂尖菁英銷售建立採購規格| 范大菁英銷售100講 第19講
《 范大經驗談|規格不是你寫的,怎麼辦?》
(作者:范永銀)
決策標準:規格不是天降神諭,是人寫的
我在 HP 時代,常有經銷商興奮跑來告知:
范大,「我剛看到一個公告,規格看起來不錯應該可以做,我來報備一下!」 我反問:「規格是你寫的嗎?」
「不是,我剛剛在公告上看到的。」
我語重心長地說:「你要小心,這種案子標的時候很危險。」
他卻滿臉疑惑:「怎麼會?」
我提醒他:
「因為規格是對方寫的,裡面有很多隱藏在文字下的功能和細節你做不到。
如果你硬要拿,不只要花很多精神和金錢,甚至還可能變成你苦難的開始。」
范大給銷售的關鍵二選一:
- 放棄,因為放棄有時也是一種勝利
- 影響規格,把你的強項寫進去,才有可能贏。
#不要怕放棄 #寧可自己放棄也不要被客戶拋棄
范大實戰|常見的決策標準(Decision Criteria)
一般來說,客戶的決策標準分三類:
- 技術規格:架構、整合、安全性、學習曲線、擴展性。
- 財務規格:導入風險、所需時間、付款條件、人員成本、ROI。
- 供應商規格:品牌價值、產業經驗、技術支援,講白點就是「門當戶對」。
當銷售認知不清,就可能遇到以下三種狀況:
- 淪為價格戰。
- 成為陪標者。
- 浪費有限資源。
用生活中常見的案例,就像買車前,你一定會列好清單:
- 規格(馬力、安全性、配備)。
- 廠牌(品牌形象、售後服務)。
- 價格(購車價、維修費、二手價)
B2B 的銷售也是如此,會有不同的因子相互牽制;但我們可以把握的是規格,甚至要想辦法影響。
#頂尖銷售不自困
范大的頂尖銷售之道|思維的四層升級
在 B2B 戰場上,最讓人頭痛的場景之一就是:
拿到一份標書或客戶需求規格書,翻開一看,發現規格被寫死了。這時候,怎麼辦?
第一層:照單全收 → 硬拚價格
多數銷售會選擇硬標。
被動照單全收,最後被砍到見骨,或淪為陪標。
范大提醒|這是最低層次的打法:規格不是你訂的,你卻照著玩。
Action:
在決定投標前,先問自己:「這是我擅長的戰場嗎?」
如果規格全是對手的優勢,你再努力也只是陪跑。
除非你把它當作練兵或建立關係,否則應該謹慎選擇。
第二層:懂得取捨 → 規格不利時,放棄是上策
菁英銷售知道,當規格完全不利時,硬拚不僅浪費資源,還會拖垮團隊士氣。所以有時候「放棄」,也是一種勝利。
范大提醒|守住資源,比陪標消耗更重要。
Action:
設定「Stop-Loss 清單」:
- 當勝率低於三成時,果斷退出。
- 把時間和資源留給更值得的案子。
- 領導力的展現,「這案子暫停,但我們有了寶貴的經驗,下一次換我們主導規格。」
第三層:影響規則 → 提前把強項放進規格
更高階的銷售不會等標案公告才開始,而是提前滲透,影響客戶的決策標準。 將自己的強項,悄悄列入客戶的需求清單。
范大MEMO|上醫治未病,菁英銷售預測標案。
Action:
- 在售前階段,安排 POC(概念驗證)或小型專案,讓客戶看到數據優勢。
- 在 workshop 裡教育客戶:「這個功能/指標,會讓 ROI 更清楚。」
- 多問:「如果把這條標準加進去,對公司有沒有幫助?」 → 讓客戶自己發現。
第四層:改寫規則 → 從功能導向到價值導向
菁英銷售主動 改寫規則。
不是等著比功能,而是把討論層次拉高,變成比 ROI、比完整度、比願景與信任。
范大提醒| 當規則被改寫,你就從「參賽者」變成「規則制定者」,對手甚至連比賽資格都沒有。
Action:
- 拉高規格:從「要不要這個功能」→「這個方案能帶來多少投資報酬?」
- 帶老闆看願景:直接問「三年後,你希望公司的模樣?」再對應解決方案。
- 用信任取代價格:讓客戶相信「選你」不是因為便宜,而是因為低風險、高保障。
#層層突破 #跨級思考
先勝後戰:三個 Why + 五個Q
孫子說過:「勝兵先勝而後求戰,敗兵先戰而後求勝。」
三個 Why:
- Why Buy?(為何買?痛在哪?)
- Why You?(為何找你?)
- Why Now?(為何是現在?)
五個Q(問題):
- 痛點是否清楚?
- 方案能解決多少?剩下怎麼補?
- 是否具備 No.1、Fast One、Only One?
- 擁護者Champion 的影響力,比對手強嗎?
- 主導權在誰手上?
范大提醒|先看清楚答案,再決定是否投入。
案例:科睿唯安專利資料庫,五倍速度,改寫遊戲規則
S – 情境
我在科睿唯安任總經理時,公司有個全球專利資料庫 Derwent Innovation 德溫特世界專利索引。
它是全球搜尋各國專利最快、最準確的資料庫,價格也最貴。
市面上競爭對手很多,功能看來相似,但實際價值大不同。
當時,市場已經快變成紅海,大家都在拚報價。
T – 任務
銷售挑戰:如何讓客戶相信差異性,將「速度」與「獨特檢索法」這兩個優勢,變成決策標準。
A – 行動
- 我要求銷售每次簡報必須 Demo,讓客戶親眼看到我們的查詢速度比別人快五倍。
- 展示 德溫特獨特檢索法,證明我們比對手更精準。
- 在 workshop 裡反覆教育客戶:「快五倍、更精準」= 研究效率 + 成本優化。
- 每次拜訪都要提,潛移默化成客戶的口頭禪。
R – 結果
客戶在決策會議上,把「必須具備五倍速度的專利檢索能力」寫進決策標準。
這條一旦寫進去,對手完全無法滿足,只能自動退出。
我們的產品立即成為唯一合格的選擇。
范大心法:不要比功能,要讓「數據化的價值」變成硬性標準。
#STAR架構 #進階版銷售
Takeaway|預備升級
在這一講,我們先打下基礎:
- 你知道了三種規格類別:技術、財務、供應商。
- 你掌握了四層升級思維:照單全收 → 懂得取捨 → 影響規則 → 改寫規則。
- 你看到了科睿唯安專利資料庫案例,學會怎麼把「數據化的價值」寫進決策標準,讓對手出局。
這只是序章,因為商戰現場,你還會遇到更多不同場景:
- 當產品容易被比價時,怎麼靠 方案打包 改寫規格?
- 當上下游都有隱性規則時,怎麼靠 速度優勢 快速拿單?
- 當你的產品不一定最強時,怎麼靠 願景和示範工廠 說服客戶?
- 當對手亂砍價時,怎麼靠 價值觀共鳴 化解低價擾亂?
- 當全世界都在談 AI 時,怎麼靠 Business AI 建立護城河?
這些真實案例,我會在第20講逐一展開,用 STAR 框架 完整拆解,讓你看到:
規格不是神諭,它永遠可以被你影響,甚至改寫。
#AI時代職場三力 #判斷力 #銷售力
#當機立斷 #沉沒成本 #開規格的是誰
相關文章